close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固定開館時間為每週三及週六09:30-16:30。國定假日及選舉日不開放。免費參觀。每週六14:00-15:30有中文定時導覽。
網頁上有貼心的參觀須知~展廳內若須攝影、錄影,請至服務台申請證件。攝影請勿使用閃光燈。為了維護展物安全,展區溫度控制在攝氏二十度左右,請參觀來賓準備保暖衣物。陳列館一樓考古空間1004大墓與1550大墓之間,有一區展示數具殉葬人頭骨,請觀眾自行衡量是否參觀此區。


民國17-26年間,中研院史語所在河南安陽的殷虛遺址(西元前14世紀末至西元前11世紀中期),一共進行了15次的發掘。西北岡1001號大墓是安陽殷墟15次發掘中最重要的發現之一。該墓為一座帶有四個墓道的亞字形大墓,規模宏偉,殉葬人數,出土器物均為西北岡大墓之冠。從古至今雖歷經多次盜掘破壞,但透過科學的發掘方法,考古學家不僅重建大墓的結構與形制,同時發現許多製作精美器物,如大理石雕、木器、青銅器、白陶、玉器及骨器等等,依然可以一窺商代文明的發達面貌。
此區國寶文物十分豐富與精彩,其中又以青銅器與大理石雕的創意與技藝最讓我留下深刻印象。以下有關文物之敘述主要摘錄自官網。


牛方鼎(青銅‧高73.3公分 長64.1公分 寬45.4公分),是中研院史語所安陽考古發掘中所得體積最大、最重的銅器,有110.0公斤,與「鹿方鼎」(高60.9公分 長51.4公分 寬37.4公分 重60.4公斤)並列。器身四面主要裝飾浮雕牛頭。
鹿方鼎(青銅‧高60.9公分 長51.4公分 寬37.4公分 重60.4公斤)與牛方鼎同出,形制相似而較小,但裝飾主題為鹿頭,與牛方鼎同出,形制相似而較小,裝飾主題為鹿頭。


寢小室盂,雙耳,有蓋。耳似為焊接,內部接合處飾以渦紋,技術極為精巧。器內底部與蓋內皆有『寢小室盂』銘文,可能是商王寢宮用具。


下一張照片第二排圓形陶片俗稱陶擦子,是盥洗時擦搓皮膚污垢之用具,是不是跟現在去角質很類似呢!不知道當時是否也流行美白呢!


右方彝(下一張照片右上角),方彝是一種盛酒器,蓋如四坡水的屋頂,腹底與蓋內皆有銘文『右』字,故名右方彝。
青銅人面(下一張照片左上角),頂部有一環以供懸掛,人面之眼、耳、鼻處的背部鑄接六管,可知非一般的面具,但用途不詳。


三節提梁卣(通高28.0公分 最大腹徑16.3公分),蓋、提梁和環三者相扣,是分鑄法的典型。最特殊之處是器身可分解成兩段,上段可取下倒置而成一個觚。三千多年前就有這種以現在的眼光看來還是很實用的設計,真的不簡單。


中柱旋龍盂(高15.7公分 口徑26.1公分 足徑16.4公分),此二器最特殊之處是器內中心有一圓柱,柱頂有六瓣的花形裝飾,柱的中部有四條翹首的立體蟠龍環繞,可以旋轉。


再來是幾件大理石雕,每一座都造型生動、通體繁複的紋釋,真的是極為精美,三千多年前的作品,即使今天看來,仍然能得到許多的啟發。
大理石虎首人身虎爪形立雕(高37.1、長21.4、寬26.8公分,重28.5公斤),背面有一垂直寬槽,可能為安於建築上的裝飾附件。


大理石梟形小立雕(高17.1、長10.6、寬9.1公分,修復後重2.5公斤)。


大理石梟形立雕(高34.1、長25.2、寬24.8,重24.3公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