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之前已經分享了北山(龍崗山)的大足石刻,這一篇要分享的也是隸屬大足石刻,但是位於寶頂山的摩崖造像,寶頂山的石刻佔地與數量都要比龍崗山來的多,觀光客相對地也多了許多,如果時間有限,觀光客大概都會只選擇寶頂山來認識大足石刻,但是我卻把它放在龍崗山之後介紹,可能是不知如何從何介紹起寶頂山摩崖造像。
01四川大足寶頂山07.jpg

寶頂山摩崖造像由宋僧趙智風於西元1174~1252(南宋淳熙至淳祐)間主持開鑿而成。是一座以大佛灣、小佛灣為主體,四周五里之內造像近萬尊的大型石刻佛教密宗道場。1999年大足石刻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大陸重要景點周圍通常都會整體規劃,景點的整個幅地更大也更有規模,所以下車後到真正的景點通常還有一段距離,除非體力好、時間夠,要不然比較建議花錢搭景點內提供的電瓶車、纜車...各種交通工具到主要景點,把省下來的時間與體力用在刀口上。
02四川大足寶頂山01.jpg

不同於北山(龍崗山)摩崖造像,寶頂山摩崖造像都有文字說明,我想在印刷術不普及的時代,這些圖文並茂的父母恩重經變相、六道輪迴、地獄變相...等造像很有教育的功能,也有一點震懾人心。
03四川大足寶頂山03.jpg
04四川大足寶頂山08.jpg

但是從某個角度看來也有點陰森森的,雖然石刻值得一看,看多了就像填鴨式教化填過了頭,視覺與感官都疲勞了,反而不想去看那些文字說明,只想單純看石刻,欣賞石刻的技術與藝術。
05四川大足寶頂山04.jpg
06四川大足寶頂山02.jpg

圓覺洞,洞高600公分、寬900公分、深1200公分。刻像52尊。造像融裝飾、排水、採光於一體。下方這一組照片中左上角那一張就是洞口的採光,直接打在洞內主要的造像上,就像舞台劇打光在主角身上的spotlight。圓覺洞內光線有限,觀光客眾多,我沒有用閃光燈拍照,所以拍出的照片效果有限,即便有些模糊,還是放上與大家分享。
07四川大足寶頂山05圓覺洞.jpg
07四川大足寶頂山09.jpg

再來看到這一尊俗稱「臥佛」,正式名稱是釋迦涅盤聖跡圖,龕高700公分、寬3200公分、深500公分。刻像37尊。釋迦涅盤像右側臥,長達31公尺,但只呈現上半身,此為古代匠師採取意道筆伏之手法,以示佛大不可度量。
08四川大足寶頂山06.jpg

最後一張千手觀音本來沒有計畫放上BLOG。
上網找寶頂山摩崖造像相關資料時才記起當時導遊提到千手觀音造像花了8年維修,2015年6月終於整修完成對外開放,我們這一行2015年9月可以看到算是運氣不錯,因此決定把它放上BLOG。
09四川大足寶頂山10.jpg

以下摘錄自網路新聞,希望能夠對千手觀音的維修背景有初步認識:
2015年6月13日是第十個中國文化遺產日,歷時近8年之久的重慶大足寶頂千手觀音造像搶救性保護工程正式竣工。經過最徹底一次修復後,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造像披著100多萬張金箔「重現金身」面向公眾開放參觀。
歷經800多年風雨的千手觀音歷代曾經歷至少4次修繕,但歷次修繕沒有留下詳細的文字記載,國內外又無相關修復案例可借鑒。
據大足石刻博物院院長黎方銀介紹,以往的修復都是妝金、貼金,用泥和麻線等來修補,而這次搶救性保護動用了各方科技力量,是最大、最全面、最科學的一次修復,最重要的是把整個造像的信息完整保留下來,供以後千手觀音保護及其他石質文物修復參考。

 

die Steinschnitzereien der Beishan gehören zu den Felsskulpturen von Dazu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sin 的頭像
    Hsin

    Hsin's Blog

    Hs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