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晉祠才知道晉祠,對晉祠最初的認識主要來自導遊在車上的簡介,也才知道晉祠是認識北宋建築最佳地點。
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封同母弟叔虞於唐,因為叔虞的努力,使該地風調雨順,叔虞死後,後人為紀念他,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名「唐叔虞祠」。
唐叔虞的兒子繼位,因境內有晉水,改國號為晉,「唐叔虞祠」因此改為「晉王祠」,現今稱為「晉祠」。
晉祠的創建年代,現在還難以考定。最早的記載見於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書中寫道:「際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側有涼堂,結飛梁於水上」。可見當時祠、堂、飛梁都已俱備了。由此可見,晉祠的歷史,至少可以從北魏算起。
晉祠內的元代泥塑樂伎像,手中分別持有笛子、琵琶、三弦、拔等樂器,是研究元代服飾、禮樂制度以及音樂發展的珍貴實物資料。
晉祠曾經過多次修建和擴建,面貌不斷改觀。宋仁宗天聖年間(西元1023~1032年)為唐叔虞之母修建了規模宏大的聖母殿和魚沼飛梁後,晉祠區建築佈局大為改觀。水鏡台、鑄造鐵人、獻殿等以聖母殿為主體的中軸線建築物,原來居於正位的唐叔虞祠則退處次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