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過世一周年時媽媽挑選了一些爸爸的照片,希望我們可以把這些照片製作成故人照片分享,其中當然有不少紙本照片,爸爸年輕時拍的黑白老照片尤其珍貴。把這些紙本照片掃描成電子檔,是花了一些功夫。
因此購置一台掃描器的想法就更常出現在腦海中!
業餘家中使用不需要專業的掃描器,操作不要太複雜、CP值合理即可。
買了這一台,還在繼續熟悉中。
目前分類:生活隨筆+Hsin's Home (57)
- Sep 20 Sun 2020 15:22
《生活隨筆》掃描老照片
- Sep 13 Sun 2020 11:57
《生活隨筆》便當
過去一年吃的便當的數量大概超過從小到大吃的便當量。
從學生時代開始就不愛吃便當,當了上班族之後依舊。
但是過去一年工作與生活上有了一些改變,中餐吃便當就是這些改變帶來的另一種改變。。
必須外食的上班族大概都有這種體驗,吃來吃去就是那幾家店、每天在雞排、雞腿、排骨、焢肉、叉燒...這些菜色中選擇,吃到最後,都不知道要吃甚麼了!
夏天正午日正當中,走出有空調的辦公大樓就快中暑、或是碰上下雨天,懶得撐傘外出中餐,能送到辦公室的便當真的非常方便,也讓人非常感謝!
- Feb 29 Sat 2020 22:15
《生活隨筆》改衣服
這一篇不是要寫我自己改衣服,這個太難了,我學不來。
改衣服是一種藝術,還是需要天份。
秀梅阿姨很有有天分,一雙巧手加上精確的眼光,再難改的衣服都難不倒她,甚至加上一些小細節,改過的衣服比原本的衣服更好看。
衣櫃內有穿了30好幾年的衣服,都要歸功於秀梅阿姨。
好穿的衣服,磨破了還是捨不得丟,秀梅阿姨總是能夠化腐朽為神奇,讓這些衣服重生。
讓秀梅阿姨改了好幾十年的衣服,都是老媽幫忙送衣服去,今天第一次跟著去、第一次到秀梅阿姨的店面、第一次現場看看秀梅阿姨改衣服。
位於基隆港對面河道上略有年齡的建築的二樓,這一小區集中了不少一間間小小的改衣服的工作室,店內還有另外一位阿姨跟秀梅阿姨同齡,都是八十幾了,看他們雙手靈巧迅速地拆線、車縫、動作快速精準,手腦並用,絕對不用擔心會老年癡呆。
老媽和秀梅是從小到大的朋友,兩人在一起總有聊不完的話題。
- Feb 23 Sun 2020 09:35
《生活隨筆》2020年的2月很德國
算是湊巧吧,2月中發生了不少與德國相關的事物。
先是家中BOSCH洗碗機維修,花了不少銀子,好不心疼阿!德國工藝果然不便宜!
好友Shing-Chih利用春節假期至德國旅遊,順道拜訪了我們共同的德國朋友,德國朋友託Shing-Chih帶了一袋禮物給我,袋內主要是我們待過的德國小鎮的主產的甜食,很多種是我第一次吃,比如那一小袋裝滿大小不一類似石頭的東西,主要是巧克力裹堅果或果乾,其組合與味道意外地好吃!
另外我還託了Shing-Chih幫我在德國買了筆記本和BIO乾酵母粉。
A4大小的筆記本、每頁都有打洞、每頁都可以撕下來另外放在檔案夾內,這是德國非常非常一般的文具,當過學生的都用過,價格也不貴。
BIO乾酵母粉我則用來烤麵包。
不論筆記本或BIO乾酵母粉,都不是一般人出國會帶的伴手禮,而且這兩樣東西在德國價格平實,但是在台灣價格都成奢侈品的價位,令人買不下手。
- Feb 10 Sun 2019 10:43
《生活隨筆》台北市圖南港分館搬遷重新開幕
北市圖南港分館是離家最近的圖書館,這幾年來每天上班都會經過改建中的新館與尚在營運中的舊館,這麼多年過去了,終於看到新館開幕的公告了(或許已經貼在舊館很久了,只是沒走到正門,就沒看到)。
基於種種因素,其實這幾年來主要在其他館借還書,但是住家附近圖書館新館開幕還是覺得很開心,而且離家更近更方便了。
新館大門很有新氣象,不似舊館得爬上好幾階老舊的階梯,平易近人多了。
圖書館內挑高設計,採光很是明亮,空間比以前大而且剛整修完成,看起來很舒適。
其實平常多是利用圖書館借書與還書,每次去圖書館都是來去匆匆,除非想要看報紙或當期期刊,大概都不會坐在圖書館內吧。
但是新館寬敞的座位真的吸引我想拿本期刊坐下來看一看。
- Oct 14 Sun 2018 21:10
《生活隨筆》搬家
住了30多年的老公寓,爸媽終究還是得搬家了。
沒有電梯的公寓,年紀已經七、八十好幾的爸媽每天爬四樓越來越吃力。
對每周得3次出門洗腎的老爸更是艱辛。
從決定搬家、找到在桃園跟哥同一社區有電梯的租屋起,老媽就開始整理30多年累積的東西。
整理東西最難,許多東西捨不得扔掉,又用不到,斷捨難啊!
哪些東西要扔、哪些東西要打包搬走,只能由老媽自己決定,還真是很難幫上忙。
提醒自己~
每次買東西前真是要三思,即使免費的東西,如果用不上,拿回家也只是占空間積灰塵!
- Jul 15 Sun 2018 22:09
《生活隨筆》草間彌生的南瓜也要防颱
颱風來襲前的晚上,天氣還好,到住家附近散散步,遠遠看到中信金融總部前看到一個外觀類似蝸牛的東西。
這蝸牛也太大了吧!
當然不是蝸牛,而是草間彌生的雕塑作品--「南瓜」。
包了層層類似塑膠袋的東西,應該也是防颱措施吧!
好有趣的裝扮。
- Jun 24 Sun 2018 10:55
《生活隨筆》德國東西
今年的6月很德國,家中多了不少德國東西,只是德國在世界杯足球賽的表現令人傷心阿!
生活中一大樂事莫過於收到意外的禮物。
劉老師6月回台,來去匆匆、忙碌之餘還能寄包裹給我,收到時真是好不感動阿!
照片上半部就是劉老師寄來包裹的內容物,看似有點「婆婆媽媽」,除了China Öl (台灣譯為百靈油)、南瓜子與類似台灣的牛軋糖這兩種零嘴,其他都是下廚實用好物。
照片下半部的東西是請6月去德國自助旅行的好友代為購買的。
其中China Öl我從未用過,好友Willy很推薦。
Willy容易被蚊子叮,被小黑蚊叮了之後更是可怕,白花油、萬金油、百靈油....坊間說的出來的藥品大概都用過,覺得百靈油去腫效果最好,所以我也請朋友幫我買2瓶中瓶的China Öl,希望有朝一日派上用場時能夠不負台灣人給它的取的「百靈」之名阿!
說到China Öl,真是讓我覺得神奇。
多年前當我還在德國念書時,經常在商店看到China Öl,心想這大概就跟台灣的白花油差不多吧,所以一點也不吸引我的目光,也從來沒買過,甚至還以為是中國外銷到德國的產品! 回來台灣之後,才知道China Öl幾乎是台灣觀光客去德國必買的伴手禮!
- Jun 17 Sun 2018 14:01
《生活隨筆》2018年6月 八十八茶涓 新茶 發表課程
去年12月第一次在八十八茶涓上課: 冬季茶課 (初級)。當天松石三重子老師、Judy的翻譯與2位店長仔細又有耐心的說明,整個課程下來一整個很享受。
過去這一段日子以來,其實很少在家裡把全部道具拿出來認真地泡壺好茶,這不僅需要一點雅興也需要時間,常常直接用馬克杯喝茶了!
今年知道三重子老師6月再次到台灣,在八十八茶涓教新茶,讓我很是心動。努力從行事曆中找出可以去上課時間,終於找到一個進階茶課的時段,還好去年上過初級茶課,今年多了進階茶課可以選擇 (只是像我這種不用功的學生,覺得上進階課程很有壓力)。
6月的茶課內容是新茶發表,包括: 簡介新茶茶飲及實作如何泡一壺好喝的新茶,體驗點(抹)茶一服、品味一份和菓子。
今天的課程有2位學生報名,我和另一位今年6月剛上初級茶課的同學儼然變成VIP,幾乎是一對一教學了。
針對我們的問題老師有充分的時間可以慢慢回答,我們也可近距離欣賞老師泡茶,還有品嚐老師泡的茶。
炎熱的夏天,大概只能在冷氣房內,才能優雅地喝熱茶不流汗!
老師今天教我們如何冷泡茶.....,有很多種方法,回家自己可以多方嚐試,都很實用而且不難。
- May 26 Sat 2018 16:27
《生活隨筆》藍染
好久沒有更新部落格,有許多東西想寫,但是當有家人相繼住院時,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5月中社大校外教學,老師安排了藍染。
其實顏色除了藍色還有黃色與洋紅色,所有染料都是自植物提煉。
藍色與黃色、洋紅色的染色原理不同,所以染的方式與過程也不同。
我幾乎不用圍巾,但與大方巾比起來,似乎長圍巾用到的機會多一點點,所以選擇了染黃色的長圍巾,希望今年的冬天有機會派上用場。
同行的朋友作藍染大方巾,在陽光下打開時,光線穿透藍染的鱗紋,真是閃閃發亮,美極了!!
最近看了幾齣日劇以及有關日本手工藝的書籍,才知道日本人至今仍將大方巾使用的淋漓盡致,甚麼都能包!!
- Jan 07 Sun 2018 16:07
《生活隨筆》淑女與ㄚ頭
Demi在淘寶網淘到寶,還幫我訂了一份,這一份神秘小禮物,可是大大驚喜!
Demi好眼光,不僅鞋子款式挑得好,尺寸也目測神準。
每一位看到試穿照片的朋友都讚不絕口,很有淑女味。
讓我不禁想到日前網購的一雙襪鞋,準備冬天居家保暖穿的。
襪鞋款式很多,每一款都有特色,叫我不知挑哪一款是好!
這一雙的設計第一眼讓我覺得幽默,所以挑了這一款。
看到照片的朋友,通常第一眼先愣住了(被鮮紅的指甲油嚇到了),再看一眼就笑出來了。
Demi果然是老朋友+好朋友,挑的繡花鞋讓我氣質馬上從ㄚ頭提升到淑女。
- Dec 31 Sun 2017 12:11
《生活隨筆》2017年 八十八茶涓 日本茶基礎課
回顧2017年,似乎與日本茶有點緣的一年。
2月與朋友意外走進八十八茶涓,第一次接觸日本茶。
5月去京都旅遊,少不了品抹茶。。
9月再去京都旅遊,茶與和菓子當然不能少的。
12月在八十八茶涓上冬季茶課,為今年意外的日本茶緣畫下一個完美的句點。
每次去八十八茶涓總是巴著老闆跟我講解日本茶,每一次都收穫豐富。
雖然學學又忘了,但是還是非常有趣。
12月的冬季茶課是來自日本的宇治茶傳道師:松石三重子老師親自教學。每人一份和菓子及個人專用茶器皿。
老師非常有耐心,翻譯也翻的非常道地,這一個下午的基礎茶課既充實又很享受。
- Aug 05 Sat 2017 14:10
《生活隨筆》2017年夏天尼莎颱風過後
颱風過後的一大清早拉開窗簾、打開窗戶看看室外有無災情,樓下路邊的樹木似乎還好,沒有不支倒地或東倒西歪。
風雨已停,便出門到住家附近的南港軟體園區的蓮花池走走,第一棵入目倒地上的樹木正好是昨天經過時小鳥棲息的那一棵樹,當時還特別拍了照。沒想到今天小鳥已經找不到這一棵樹可以棲息了。
蓮花池旁幾棵樹木也被颱風吹得東倒西歪,池旁的柳樹已成垂柳,只是角度與姿勢太不自然。
許多蓮花與蓮葉被颱風打壞,我想農作物若被颱風吹壞就是這個模樣吧!真的是會讓栽種者心疼。
- Jul 29 Sat 2017 10:09
《生活隨筆》草間彌生 南瓜 銅雕塑
今年夏天某個晚上到中信金融總部散步,遠遠地看到一顆發光大南瓜,就近一看,原來是草間彌生(Yayoi Kusama)的「南瓜」銅雕塑。第一次親眼目睹草間彌生的作品。只要看過草間彌生的照片或作品一定會留下深刻的印象。
1973草間彌生回到日本定居,開啟了她藝術生涯的新階段,深受精神官能症所苦的她過著半隱居的日子,後來她自願住進東京一家精神療養院,每天準時通勤去工作室,這樣規律的生活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專注與平靜,使草間彌生在這段自我封閉的時間裏創作了大量而多元的作品,其中已日常物品為對象的平面繪畫成為藝術家創作歷程中最為重要的藝術面貌,而其中最標誌性的莫過於「圓點南瓜」。
2014年於倫敦Victoria Miro畫廊舉辦的個展中,草間彌生朗誦了一首詩歌《論南瓜》:「南瓜最吸引我的是毫無掩飾的率真感及紮實的撫慰心靈感。」直抒胸臆地表達她對南瓜誠摯的喜愛。從1950年代以來,「圓點」成為草間彌生創作生涯中重要的母題,她把這些無窮的圓點畫滿在日常物件之上,不斷反覆,增生、繁殖,為其賦予生命與能量。
夜色中,草間彌生的南瓜不論是池水中的倒影或是在木質地板上產生的影子都散發出不同的特色。
夜間的南瓜比白天更有魔力,似乎隨時都要變成童話故事灰姑娘所乘坐的馬車。
※有關草間彌生與此雕塑相關資料摘錄自作品旁的文字解說。
- Jul 15 Sat 2017 13:40
《生活隨筆》2017年夏天賞蓮
今年的夏天好熱又好忙,部落格都被我給閒置了!
先把住家旁的蓮花池的照片補上。
賞蓮真是早起者才有的福利。
平常上班沒有閒情與時間走去賞蓮,假日偶爾早起,但是等我悠閒地吃完早餐,豔陽讓我已經不想出門賞蓮了。
不過,我還是找了一天去住家旁的南港軟體園區蓮花池,捕捉今夏的蓮花。
愛好攝影者許多也愛拍攝蓮花,植物園與故宮至德園的蓮花池每到夏天蓮花開花季節便擠滿攝影人士。
而我能在住家旁,走路不到5分鐘的距離就能清幽賞蓮,真是太幸福了。
- Aug 31 Wed 2016 12:44
《生活隨筆》2016仲夏 越夜越美麗~中信金融總部
上一次在戶外看電影是小時候的事了,沒想到今年仲夏的某個周末晚餐後就近到中信金融總部散步,竟能重溫兒時回憶,廣場上正在放映「動物方程式」,除了廣場上坐了好多人,大螢幕對面商家前面也一堆大朋友與小朋友。天氣這麼熱,與其待在家裡,在星光月色下戶外看電影也是不錯的選擇。
還好住家附近的中信金融總部提供了散步的好去處,大廳內的數位互動藝術裝置「生聲不息」晚上尤其好看。
將24節氣在各月份的變化,結合12生肖動物與台灣特色物種,透過數位藝術裝置,藉由觀眾的互動,沉醉於繽紛色彩之間,吸引不少家庭扶老攜幼來這邊走走,小朋友可以踩在蓮花池內與鯉魚互動,這種經驗真是好不新鮮阿!
除了「生聲不息」最吸引人氣,室內或室外都還有其他裝置藝術可以慢慢欣賞。
中信金融總部入駐較多得餐廳與美食城之後,我也會與家人、朋友約在此吃飯、聚餐、下午茶,讓我覺得更棒的是,酒足飯飽之餘可以就近在此散步走走逛逛,幫助消化,很是不錯。
- Jun 25 Sat 2016 12:13
《生活隨筆》2016年6月住家附近賞蓮
南港軟體園區的蓮花池雖然迷你,完全不能跟白河或植物園的蓮花池比,但也因此沒多少人知道,特別來賞花的人更少,有如自己的私房景點。
賞蓮花是要早起的,否則只能看到合起來的蓮花,或是花瓣快要掉落,已經合不起來的蓮花,或是睡蓮。
蓮花、荷花、睡蓮,其實我也分不清,上網查了資料,簡單補充說明:蓮花就是荷花,葉子與花會挺出水面,我們吃的蓮子就是來自蓮花。睡蓮的葉子是浮在水面上,不會挺出水面,葉子通常有一個大缺角(好像蛋糕被切了一塊),有些品種的睡蓮葉子有鋸齒狀。
看照片就一目了然。除了上面的照片是蓮花(荷花),其他下面的照片都是睡蓮,葉子浮在水面上並沒有挺出水面,而且葉子有缺一角。
欣賞蓮花是考驗賴床者的決心。去晚了,只剩下睡蓮。
- Jul 20 Mon 2015 13:11
《生活隨筆》仲夏夜與颱風後住家附近散步
- Feb 24 Tue 2015 12:14
《生活隨筆》在南港中信金融園區也能體驗冰雪奇緣
- Jan 27 Tue 2015 12:20
《生活隨筆》南港 中信金融園區
之前提過住家附近的南港車站citylink,中信金融園區更不能不提,除了因為它離家更近,過去幾年來常常在工地旁的公車站牌等公車,幾乎是看著它從頭開工到完工,。
中信金融園區內店家陸續進駐中,但是自中信金融園區有店家開始營業,就很期待去逛一逛。不逛還好,一逛荷包就失血了。
中信金融園區主要之間分成3大棟,彼此有天橋相通,棟與棟之間的廣場提供不少戶外的空間,如果再加上南港軟體園區與南港展覽館,天氣晴朗時不失為散步休閒的好去處。最讓我覺得方便的是捷運站-南港軟體園區有天橋與中信金融園區相通,不必穿越馬路,安全多了!因為這個路口大,號誌複雜,晚上穿越時常遇高速闖紅燈的駕駛。
中信金融園區內除了shopping mall,辦公大樓內一樓的裝置藝術更是非常精緻。
這一次正好碰上「夢想補給讚~2014兒盟偏鄉小學社團成果展~點燃孩子生命之火」,有不少的照片與作品,算是意外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