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t Garden 莫內花園
台北市美術館
100年3月5日~6月5日


Willy告訴我,他看了英國廣播公司拍攝的莫內等畫家的傳式影集,影集中提到,為什麼將莫內、塞尚、竇加等新銳畫家叫做『印象派』呢?
就是當時的宮廷沙龍主流派對這些畫家不以為意,所以畫評就說:『看到這些畫毫無印象---因此就產生《印象派》畫家這個名稱了!』
不知道是真是假,但這真是一個生動、又有趣、又令人印象深刻的解釋!
當初的評論家一定沒想到,當初被評為令人毫無印象的畫作,當今卻成了最容易為人接受、喜愛、並且留下深刻印象的畫派!


莫內終生以探索光線的變化為理念,所以他可以一整天觀察同一個景,只因光線的變化就有不同的色彩構圖。此次以莫內花園為主題所展出的畫作其靈感主要來自莫內自家花園種的蓮花。


或許是看過太多印象派的作品了,當初得知莫內花園這個展覽時,我並沒打算去看。
但是很幸運的,朋友有兩張貴賓券,所以就找我一起去看展囉!


當天9:30不到就到美術館了,館外已經排了好幾條隊伍,購票的一條、有票的等入場的一條、團體的又一條。
原來9:30才開館,所以就先排了再說。


參考Willy的建議,進場後先跑去看莫內生平影片介紹,剛進去時還只是小貓兩三隻,影片播放中一直有人進來,整間都坐滿了,轉頭一看,哇!後面也擠滿人了,可以想像展場上現在有多少人囉!
下方照片中,中間左邊的照片,那人潮不是展場外排隊的人潮喔,而是展場內的人潮,夠多吧!猜猜看、找找看,莫內的畫在那裡呢!
展場內人潮雖然很多,但是莫內的畫作都蠻大幅的,所以還是可以在重重人牆中找到細縫看到畫作。不會像之前看高更展有些掃興。


走出展場前看了莫內生平年表,還真的有點小小的錯綜複雜,摘錄一小段如下:
1867莫內的長子Jean出生。
1870莫內與Camille Doncieux~長子Jean的母親結婚。
1876年莫內結識百貨公司所有人Ernest Hoschede。
1878年莫內遷居到Vetheuil時,跟著一起搬去的有Alice Hoschede 與她的6個小孩,Alice Hoschede 是Ernest Hoschede的妻子,當時Ernest Hoschede已宣佈破產。
1879年莫內妻子Camille過世,得年僅32歲。
1891年Ernest Hoschede過世,莫內才與剛成寡婦的Alice Hoschede正式結婚。
1897年莫內的長子Jean取了莫內的繼女,也就是Alice Hoschede 的女兒Blanche Hoschede,真是親上加親。


走出展場就是紀念品販售處,Willy覺得附加的紀念品比較貴,我想應該是吧!不過人潮實在太多,而且印象派的相關產品市面上蠻常見的,所以沒進去逛。
經過展場入口與美術館入口大廳處,看到那彎了好幾圈的人龍,與之前看高更等了1個多小時白入場的盛況相較之下,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慶幸自己還沒9:30就來排隊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