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去年北京行的照片遲遲未能整理完畢的主要原因就是卡在紫禁城,這裡有太多的歷史、故事與傳說了,但是要寫blog,卻無從著手。
短短的北京行,想去的地方雖然很多,但是真正去的地方不多,紫禁城是每個觀光客絕對不能錯過。即使在紫禁城從早上待到傍晚廣播要關門了,還有好多好多地方沒去。期待下一次再來北京,再到紫禁城。
紫禁城01.jpg  

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為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放眼望去,紫禁城宮殿的金色琉璃瓦頂高低錯落,好似一片宮殿海。高高、火紅色的一道道宮墻和一排排殿柱,真是宮門一入深似海,如何不讓故宮變成迷宮,租個『自動導遊講解器』是一定要的。
紫禁城00.jpg  

紫禁城總體上可分為南北兩大部分:南-前朝(外朝)與北-後寢(內廷)
從午門進入紫禁城,便進入紫禁城前朝(外朝)部分,這裡的宮殿宏偉、莊重。走過太和門,中軸線上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不論停留紫禁城的時間有多麼短,這三個殿一定要走過。不能進殿,所以大家都擠在殿外伸長脖子往殿裡瞧,要把皇帝坐的地方好好看個清楚。
紫禁城03 太和門.jpg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紫禁城中最大的殿宇,也是中國現存規制最高的古代宮殿建築。大殿內外飾以成千上萬條金龍紋,屋脊角安設十個脊獸,在現存古建築中僅此一例。是皇帝舉行重大朝典之地。皇帝的登極、大婚、冊立皇后和每年的春節、冬至節、皇帝生日以及公佈進士黃榜、派將出征、宴會等大的慶典活動都在這裡舉行。現在的太和殿是清康熙年重建並留存下來的。
紫禁城03A 太和殿.jpg  

繼續往北看到的是中和殿。曾歷經三次火災,現存為明天啟七年(西元1627年)重建。清順治帝入主紫禁城後改名中和殿,意為秉中庸之道,求天下和順。每逢皇帝在太和殿舉行典禮前,先在此休息,接受官員的跪拜禮,或于親祭等大禮前在此檢閱祝文、奏書之類的準備工作。
紫禁城04 中和殿.jpg  

再往北走就是保和殿。明永樂十八年(西元1420年)建成。清乾隆時重修。清順治時始稱保和殿,意為保持心志純一,共用天下和諧。清初,後三宮修復前,順治帝、康熙帝曾在此居住,順治帝的大婚也在此舉行。清代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在此賜藩國、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宴。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以後,皇帝主持的殿試也改在這裡舉行。
紫禁城05 保和殿.jpg  

乾清門為紫禁城後寢(內廷)正宮門。後寢(內廷)為紫禁城北部皇室生活區域的統稱。這裡以皇帝、皇后的正寢宮殿乾清、坤寧二宮為中央。
乾清宮為皇帝的正寢。『乾清』為乾天清正之意。明代至清代康熙年間,乾清宮都是皇帝治理朝政和居住的正殿,其中以康熙皇帝最勤。明清皇帝駕崩後都在此停欞,以示『壽終正寢』。清雍正皇帝以後,皇帝寢宮移至養心殿,但這裡仍為君王理政和舉行節慶大典的重要宮殿之一。
紫禁城06 乾清宮.jpg  

自雍正以後採取秘密建儲的方式,即將選定的皇位繼承人名封存在建儲匣內,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的後面,待皇帝死後,取下匣子由秘密指定的皇子即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擠到前方,後面不斷有人湧上,背上承受無數人的壓力,所以一定要看個夠、多拍幾張照片,才肯甘心讓位。
紫禁城06A 乾清宮 正大光明.jpg  

交泰殿位處乾清宮與坤寧宮之間,『交泰』取自《易經》中『天地交泰』。元旦、皇后生日等重大節日,皇后在這裡接受朝賀。
坤寧宮位處交泰殿之北,是皇后的正宮。『坤寧』為坤地寧定之意。清代,坤寧宮按照滿族習俗進行了改建,改建後的坤寧宮形制富於滿洲文化特色:正門不居中而偏東側,隔扇門改為木板門,窗戶亦改為吊搭窗,以及陳設薩滿教祭祀神堂等。清代,坤寧宮雖仍稱正宮,但主要做為宮內薩滿教祭神的場所和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緒、溥儀大婚時均先在此居住二日,再遷居乾清宮或養心殿。而皇后日常不住在這裡。
從照片中就可以看出遊客為了一窺究竟,眼睛都貼到玻璃上了!
紫禁城07 交泰殿 坤寧宮.jpg  

更多紫禁城請耐心稍後紫禁城 (下)。

 

arrow
arrow

    Hs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