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端午節前參加『端午包粽到迪化‧包裹養生逛老街』活動,活動內容包括逛大稻埕老街,由葉倫會老師帶隊,看了葉老師的blog (http://ylh515.pixnet.net/blog),決定報名葉老師每個月帶的『大稻埕逍遙遊的活動』,參加了第309次的大稻埕逍遙遊。
盛夏中,8點集合,12點解散,上了好豐富的一堂大稻埕人文歷史課。
8點在慈聖宮廟埕集合,葉老師一開講,就很吸引眾人的目光與耳朵,不僅有人抄筆記還有人錄音與錄影呢!老師的手指到那,大家的目光就跟到那。
慈聖宮外有些老攤販,8點多開始將桌椅擺起來,攤位在慈聖宮矮牆外,但食客吃飯的桌椅是擺在慈聖宮廟埕內。
週末一早來吃早餐的還不少,有自行車騎士、有去附近買菜後來吃的、也有老夫老妻...
走出慈聖宮見到的是一片殘垣,走出小巷則見到落成不久的大稻埕長老教會(左下),右下方照片中的建築物是台鳳的,門面維持舊建築,但後面與上面都蓋上新的建物了。
葉老師對大稻埕熟悉的程度就像走自家廚房一樣,帶著大家在巷弄間鑽進鑽出。
歸綏街的『春鳳樓』為早期的乙級特種營業。
大稻埕公園內有座李臨秋的雕像,李臨秋寫了許多快炙人口的閩南語歌曲,『望春風』就是他的作品。
再鑽進一條小巷,是榮星幼稚園的所在,就是辜顯榮的故居,仿巴洛克的建築。
左下角的照片是位於貴德街73號的陳天來故居,當時有錢人都是蓋這種房子。
我們在此略作休息,老師也講了貴德街過去繁榮的歷史,沒想到我竟然沒聽過這一條街。
巷弄狹窄不易取景,只能盡量將建築物全貌攝入。
再走到李春生紀念教會,李春生是大稻埕發展歷史重要人物之一,而且他很有錢,大稻埕長老教會是他捐建的。
李春生紀念教會對面三角口處一棟建築物看起來也很有特色,水管明管還用水泥作成竹節樣,真的很有品味。
由於這一代臨淡水河蠻近的,早期為避免水淹屋內,房子地基都打蠻高的,要走上幾階才能進屋內。
走在大稻埕巷弄間就好像在時光隧道內跳來跳去,老街的建築,有的仍維持的還不錯、有的則加上了新的建築,新舊混合、有的則完全被拆掉建上新的大樓。
當我們走過拆除中的建物時,我們知道這裡不久將另起高樓,又開始另一段歷史。
行經到228發事地點的紀念碑,再經過延平北路與重慶北路間的朝陽茶葉公園,老師要帶大家去『王有記茶行』吹冷氣喝茶。
在『王有記茶行』上了一堂茶葉的入門課。
這裡有許多日據時代留下來的製茶工具、機械,年紀雖然都不小了,但都仍能使用;在這裡還見識到難得一見的『傳統炭焙屋』,只見許多直徑52CM、深58CM的焙窟,每個焙窟可放入60公斤的木炭,這木炭要擊碎還要壓實於焙窟內。茶葉攤放在竹製的烘焙籠的網子上,烘焙籠再放置於焙窟上烘焙約20天,24小時都要有人顧,這樣作出來的茶葉喝起來真要格外珍惜。
離去前大家都想跟老闆來張合照。
走了快一上午,不僅太陽越來越大,也不免開始覺得餓了,還好最終目標是永樂市場,老師要帶大夥一起去吃全世界最好吃的油飯~林合發油飯。途中經過延平北路巷內的雞捲大王,老師也特別駐足介紹一番,離去前我當然不忘買了一捲帶走。
林合發油飯的老闆娘幫每人準備了一小份的油飯,真的是太感人了。
買了半斤油飯與2個芋粿帶回家繼續享用。
大稻埕有句俗話~『大稻埕最好就是全台北最好,全台北最好就是全台灣最好,全台灣最好就是全世界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