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安野光雅 Mitsumasa Anno
1984年獲國際安徒生插畫獎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Illustrator Award)

旅之繪本完全沒有文字,只在末頁有作者簡短說明創作動機、繪本內容等等。
倒是有關中國的這一本,作者除了簡短說明創作動機,對繪本內每一幅作品(場面)都加以解說,是不是擔心讀者可能對中國比較不認識呢?
01旅之繪本中國01.jpg

【旅之繪本-中國】是模仿清明上河圖(張擇端版本),以一條河流的走向來創作。河指的是黃河,順著河流而上的順序來描繪這本繪本。
作者提到,如果與張擇端活在同一個世代,他一定會上門請教他。日本有句「入堂」的名言,所以在該繪本中,他在幾幅畫裡蓋了「入張擇端之堂」的印章,以此讓作者自己想像「蓋印入張擇端之門」的心願。
02旅之繪本中國05.jpg

作者在一幅畫的說明寫到屋和屋之間的牆壁,不知道有何作用?
我猜想這牆壁是「照壁」、又稱「影壁」?
到中國旅行會看到大戶人家門口一定有面牆壁,最直覺的理解就是不希望大門一開就門戶洞開;一些大戶人家幅地很大,圍牆內有好幾屋,屋與屋之間會有影壁。
03旅之繪本中國06.jpg

看過兵馬俑的作者,不是僅將看到的兵馬俑畫出來,而是想像兵馬俑挖掘出土時的情況。
04旅之繪本中國07.jpg

幾次去中國都有機會拉車走黃土高原,這是一段辛苦的路程,一般遊客不會來,但是真的是很難得的經驗,沿途景色特別,但是缺水,能種植的作物有限,格外能體會到黃土高原生活之艱辛,大概只有窯洞才適合黃土高原的地理環境與氣候。
黃土高原吹來的黃沙會隨著季風往東吹,在日本也能感受到。要防止土地沙漠化就是多種樹,所以繪本中作者描繪到其他國家的人也來到黃土高原參與種樹木的活動,防止砂塵暴的產生。
這讓我聯想之前去山西旅遊時,在黃土高原途中,導遊就說到當地政府鼓勵多種樹,但是黃土高原太大了,而且土地貧瘠,只能用飛機撒種,讓種子自身自滅(適者生存吧!),畢竟黃土高原這麼太遼闊,不可能以人力撒種、澆水、施肥!
05旅之繪本中國03.jpg

這幅以絲路為主題的畫作,雖然畫的是莫高窟,但是建築物很有之前去四川旅遊,經過四川西北古時候的重要軍事要塞--松潘古城古稱松州的味道。
06旅之繪本中國02.jpg

所以我覺得看安野光雅的旅之繪本還是要對繪本所畫的國家或城市有些認識或是曾經去過,看起來會比較感同身受。

 

arrow
arrow

    Hs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