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名: 認得幾個字       作者: 張大春


「捭」、「婮」、「傺」、「挐」,一個字都不認得,也都不會唸。若以「有邊唸邊,沒邊唸中間」的原則來猜,肯定也猜錯。


「乖」、「揍」、「讓」,這幾個字總認得吧! 認得是認得,但是除了早已知道的意思外,原來這些字還有其他的意思,甚至是相反的意思。


中國字真的是太有學問了,讀完這一本書,似乎認得幾個字,卻又很快地又忘了,倒是記得書中一段作者與其一對兒女有趣的對話。
-------------------------------------------------------------------------------------------------------
作者張大春的女兒(張宜)將她的娃娃取名叫「蔡花」,作者與女兒討論甚久,終於說服女兒,「蔡花」這個名字不太好聽,女兒可以讓步的底線換成是「蔡小花」,可是不能沒有「花」,因為已經決定的事不能隨便更改。


有一天張宜問作者幾個與「袍」同音的字怎麼寫,作者寫了幾個字、並加以解釋後,張宜把每個字仔細看了又看,最後決定挑「庖」字當她的新名字!
父親: 「妳要叫『張庖』嗎? 那樣好聽嗎?」
女兒: 「誰要姓『張』呀? 我要姓『庖』,我要叫『庖子宜』。」
原來是女兒是學哥哥幫自己取名字。
喜歡跑步的哥哥~張容,因為名字裡面沒有跑步,所以把自己的名字改成「路庖」。


父親說: 「『庖』不算一個姓氏,勉強要算,只能算是『庖犧』(廚房裡殺牛?)。」
沒想到兒子回答,「廚房裡殺牛」這個姓也不錯阿,總比姓「張」好吧?
父親又說: 「我姓張,你們也應該姓張,我們都是張家門的人。」
女兒接著說: 「我不要。我的娃娃也不姓張,她姓蔡,我也一樣很愛她呀。姓甚麼跟我們是不是一家人一點關係也沒有。媽媽也不姓張。」 接著又說: 「你也可以跟我們一樣姓庖阿?」
兒子接腔: 「你就叫『庖哥』好了,這個名字蠻適合你的。」
女兒接腔作成結論: 「對呀!蠻適合你的。」
-------------------------------------------------------------------------------------------------------


前一陣子看到一則新聞報導,自96年5月25日起,依民法第1059條規定,父母於子女出生登記前,應以書面約定子女從父姓或母姓,但是實施以來,只有極少數的子女從母姓,我想其原因大家都可以猜的到,就不在此贅述。如果子女可替自己取姓名,是不是也書中作者與兒女的對話一般有趣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